煙草最初作為藥物被收錄于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 本草正》中。至明末清初起,煙草逐漸演變成普遍的吸食之物, 從旱煙、水煙、鼻煙的衍變,到成為一種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醫家吳澄在《不居集》一書中列有《煙論》一章,提出了虛損之人,最宜戒此的觀點。他認為“無病之人頻頻熏灼, 津涸液枯,暗損天年”,指出吸煙是妄損臟腑、無益長壽的惡習, 是造成臟腑虛損的原因之一。清代醫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 將煙草歸為毒藥類,指出嗜煙能夠導致“喉風咽痛、嗽血、失音 之癥”,發出了“衛生者宜遠之”的告誡。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指 出,煙草“耗肺損血,世多陰受其禍而不覺”,在其著作《本草 綱目拾遺》一書中,將吸煙的危害歸納為“傷氣、傷神、損血、 損容、耗肺、折壽”,勸告人們“宜遠之”、“宜戒之”。
本文鏈接 http://www.smallbatchrva.com/aspcms/news/2017-1-16/2888.html
上一篇糖尿病人足部易感染的4個因素 下一篇孩子大人都愛的年夜飯 缺它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