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銜著冬天而來,此季節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調整好身體狀態,順利越冬? 養生,首先是養德。古代學者就曾提出“仁者壽”的養生理論。在道德修養與健康養生的關系方面,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和養生家都把養性和養德放在養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養生之根”。強調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養。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維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長壽。 其二是養神。心藏神,為一身之主。中醫強調七情內傷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過怒則傷肝,情志失節,心情失暢,惱怒與精神緊張,都足以傷肝,可出現肝陽過亢的高血壓。肝陽過亢的繼續發展,則可以化風、化火而出現中風癥候(腦血管意外)。憂思勞倦傷脾或勞心過度傷心,心脾受損,久則可導致痰濁上擾,抑或心脾失養氣血失暢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氣,節制色欲。倘不知愛惜,那么盡管有很好的營養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也不能健康長壽。歷代帝王的壽命史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長壽(89歲),全靠御醫教他“遠房闈,習武備”之故。如果只講習武,不注意保精,長壽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保護脾胃,飲食有節。肥甘厚味常為致病之源,過饑過飽易傷脾胃之氣。有些人雖然盡量少食或不食這一類食物,但膽固醇仍然很高,這就要靠體育鍛煉來幫助解決問題了。 其五是重視運動,勿使過度。提倡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國是古已有之。若以強壯身體為目的,則內功、外功均可;如從養生角度來考慮,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則以內功為好。 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體溫調節能力與耐寒能力均下降,人體易受寒發病,尤其是老年人與體質虛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過寒冬,必須重視保暖,而頭、背、足則是保暖的重點。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國醫學稱“背為陽”。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誘發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復發。因此,人們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腳暖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F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乘機大量繁殖,引發人體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干燥,并經常洗曬。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另外,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后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氣候寒冷,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能量消耗、基礎代謝都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冬季又是人體“藏”的時候,于體內貯存一定的能量,為來年的“春生夏長”作好準備。寒為冬季之主氣,因為陰邪最易傷人元氣,人們冬季常說“歲寒”乃是人體受到寒流的突然襲擊,使人體內產生了“能源危機”。目前,我國仍以淀粉為主的糖類攝取熱量,往往在嚴寒的冬天滿足不了人體對熱能的需要,容易造成機體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如感冒、哮喘、氣管炎等及舊病復發。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過多。再說,冬季人體的消化機能比春、夏、秋季均為活躍,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這反映了冬季機體對熱能需要的增加。當機體處于寒冷的環境中,要維持體溫平衡,就必須增加體內的代謝率,從而增加對食物的需要量,特別對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較好,攝食適量的脂肪有較好的抗寒耐凍作用,但不宜過多,以防發生高血脂癥及肥胖病等。 冬寒時節,機體處于封藏狀態,陽氣不致妄泄,脾胃機能亦較健旺,因此,這時正是養陰滋補的大好時機。中醫認為,“秋冬養陰”,既不宜食用生冷之品,也不宜食用燥熱之品,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甲魚、黑木耳、藕、芝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為了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如胡蘿卜、青菜、菠菜及綠豆芽等。冬季是飲食補養的最好季節,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尤其是冬至日后進補最好。因為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從冬至之后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在閉藏中含有活潑的生機。此時進補,藥力易于蘊藏而發揮效能,是虛弱之體調養的最好時機。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維生素的供給,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啥嗍呈卟巳缣}卜、胡蘿卜、辣椒、土豆、菠菜等及柑桔、蘋果、香蕉等水果,同時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的需要。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腎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勝苦。故《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冬日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彼,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食辛熱之品,以辛主苦,使之肺氣直達,固實腎氣。冬季雖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勿多食蔥,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郁而化熱。冬季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類屬陰,易傷脾胃之陽,如腎陽虛者,常易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癥。 飲食調養有三宜: 一宜粥糜,古代養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熱粥!讹嬌耪分姓J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可使人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 二宜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義。如宜吃牛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對中、老年人養陰大有裨益。體肥膠者忌肥甘溫熱厚味。 三宜堅果之呂,冬日多吃點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冬季,偏于陽虛的食補以羊、雞肉等溫熱品為宜。偏于氣陰不足的人以食鴨肉、鵝肉為好!峨S息居飲食譜》中指出: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薄侗静菥V目》中指出:鵝血“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民間也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加心X心血管動脈硬化癥者,飲食要注意“低鹽、低糖、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原則,近年來國內外專家證實,多吃魚,適當吃茶油、玉米油、米糠油、黑木耳等,是抗動脈硬化、消除過氧化脂質、延年益壽的重要措施。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適當進補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此時人的皮膚致密,出汗較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斑M補”一般是針時“體質虛弱”及老年人來說的,“體虛”應根據其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虛癥分別選用適當方法進行施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多以腎虛為主,所以補腎尤為重要。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食補在冬季調攝中尤為重要。冬令進補可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放藏于精者,春不病溫!币饧炊钸M補,能使“精氣”儲存于體內,到了春天就不會生病。冬令進補的同時,應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滋補品的消化吸收,使之能夠被機體更好地利用,達到補而受益的目的。 更多人參皂苷RH2信息請關注諾康養生
本文鏈接 http://www.smallbatchrva.com/aspcms/news/2016-2-25/2433.html
上一篇打敗《延禧攻略》繼后的其實是更年期 下一篇冬季養生 讓你舒適過冬10個訣竅
|